目前,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已进入冲刺阶段。加入WTO后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就国内银行业特别是担负重要历史使命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笔者认为,这场变革的实质内容就是我们如何抓住机遇,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与国外金融机构展开全面的市场竞争,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将自身培育成为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稳定成长、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银行。
加入WTO将给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带来强大的压力,更为确切地说是一种强制推动力。因为WTO力主市场开放与自由竞争,通过自由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长期困扰国有商业银行的违规经营、机制僵化、透明度不高等问题有望在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面前得到强行的矫正,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带有“中国特色”的问题,都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中迅速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入WTO对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1、金融宏观调控将由直接的、行政化色彩浓重的调控方式转化为间接的、市场化的调控方式。具体而言即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传导趋向法制化、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将在更为稳定、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经营。2、将由一种管制型金融市场逐步转化为自由化的金融市场,即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汇率的浮动化和业务发展的自由化。存贷款利率上限,官定汇率等金融管制工具将退出历史舞台,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能力将大为增强。3、金融业的全球化趋势明显,银行业将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市场范围、业务拓展空间将扩大,机遇之中蕴涵挑战。4、金融市场当中的各个主体由严格的分业经营转向混合经营,银行、证券、信托、保险业彼此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国有商业银行融资工具、业务品种更为丰富,盈利扩张能力将明显增强。5、金融市场中的业务品种、金融工具由单一化、简单化逐渐向多元化、高级化发展过渡,各种金融创新品种不断涌现。国有商业银行如能紧扣市场需求,勇于创新,就会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资源与收入来源。6、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率将发生显著变化,直接融资份额将迅速上升。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重点将由传统信贷领域为主转化为多元化的业务发展。
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银行业将成为高竞争性行业,一批综合性、全能型大银行将出现。未来的银行业对市场参与者的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手段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多数资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的中小规模银行将会逐渐以兼并、破产等形式被市场所淘汰。预计中国银行业将以控股、并购等形式组建若干超大规模的综合性银行。2、国内资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金、市场分流效应明显。外资银行的存款绝对数额将会大幅上升,但由于中国金融业开放的过渡期安排及防范风险的缘故,预计短期内还不会对国有商业银行造成直接威胁。3、系统金融风险日趋加大。随着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金融创新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也将扩大。金融风险在部分行业、区域显得十分突出。4、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压力加大。由于资产质量及管理水平有限等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在财务上面临更大压力。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较之外资银行有其明显的竞争优势,已基本具备在中长期内与外资银行相抗衡的能力。国有商业银行较之外资银行具有以下比较优势:1.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根植于中国市场,在长期经营中,拥有厚实的客户基础和庞大的经营网点,对于国内情况特别是文化背景十分了解。而外资银行却缺乏对我国国内的客户基础,对国内情况、文化背景了解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短期内客户争夺中处于不利地位。2.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央银行可以给国有商业银行提供近乎无限的支持。同时,国有商业银行还可以长期获得低成本资金,在国民心目中建立的银行信用也不是外资银行在短期所能取得的,而且在短期内,客户由于一些政治、经济因素会对外资银行采取谨慎态度。3.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的改革已初见成效,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水平、整体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在短期内,外资银行比国内银行也有几个明显的比较优势,也就是我们的劣势。
1.外资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财务状况良好且网络布局合理。与之相比,国有商业银行无论在实力或质量上都远逊于外资银行,如不尽快改善,将构成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市场竞争的最大障碍。2.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灵活先进,有着丰富的国际竞争经验,勇于接受先进的金融创新,形成了一整套业务品种、管理制度创新机制,富有活力。而我国商业银行仍处于“转轨”阶段,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的管理制度正在形成之中。可以这样讲,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升级将决定这场竞争的结果,在短期内(3—5年)如无大的起色,经营机制弊端将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致命伤。3.外资银行全方位进入后,对人才的吸纳量必将迅速扩大,其优厚的薪酬待遇、众多的海外培训机会和灵活的用人机制会挖走一大批我国银行业的业务骨干,更为严重的是,还相应带走一批重要的客户。4.外资银行一般实行混业经营,既可经营存贷款、保险、证券、信托基金,较国有商业银行拥有更强的优势和发展能力;另外,外资银行实行可自由浮动的利率,贷款有弹性,虽然目前中国下调利率,但是贷款利率仍然缺乏弹性,在业务自动化方面我国银行也落后不少。5.外资银行在不少领域享受超国民待遇。上缴利税方面,中资银行的总负担超过70%,而外资银行的综合税率只有30%左右,在购置设备方面,中资银行费用需从税后利润中支出且须上级部门审查批准,而外资银行却很灵活。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必会尽用其长,力避其短,与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争夺,竞争的焦点有三:人力资源;客户资源;业务资源。
在人力资源方面:外资银行在中国拓展业务,由于对国情、民情不熟悉,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捷径就是实现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因此它们对熟知本地业务、市场信息及公关技巧的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人员的需求最为迫切。外资银行会以高薪、出国培训以及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吸引大量国内银行业的优秀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审视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流失问题。它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
在客户资源方面:客户从来都是商业银行争夺的首选目标,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后,会利用其经营手段、服务方式上的灵活性挖国有银行的客户资源。可能的结果是中资银行原有的一批好客户被挖走,而有风险的、效益不好的甚至亏损的客户留在了中资银行。
在业务资源方面:外资银行进入后,首当其冲的业务争夺焦点有以下几类:1.筹资业务。吸收企业与个人存款一直是外资银行想涉足的业务。加入WTO后,外资银行本外币筹资范围拓宽,外资银行数量也会逐步增加,部分企业及居民存款和储蓄会分流到外资银行,如果人民币业务对所有外资银行放开,中、外资银行争夺人民币存款和储蓄必然加剧。2.国际结算业务。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后,首先在风险小的业务中立足,在逐步了解和熟悉中国市场后,会有目标地占领市场,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目前,涉及汇款、托收和信用证进出口结算的国际业务被认为是利润高、风险小的银行业务种类之一。鉴于外资银行服务好、效率高,目前中资行与外资行在进出口结算业务规模的差距,比存贷款小得多。这是外资银行最易突破的业务。3.零售业务。近年来由于银行批发业务利润不断下降,因此,国外银行开始致力于发展零售业务。那些具有国际性经营经验的现代商业银行正以全球市场为导向,在其认为有业务发展前途的国家大力发展国际零售业务,中国也是它们关注的市场之一,个人贷款以及信用卡业务等都将是外资银行竭力开发的业务。4.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此类业务由于担保方式完备,属于风险小、回收率高、发生坏帐情况少的业务,因此外资银行格外关注。5.某些重要的行业领域。加入WTO后,会使一些原先优势明显的行业如电信、计算机、汽车业效益受到影响。而取消纺织品配额和避免倾销指控后,原先处于弱势的纺织、家电等行业却可能因出口需求增加而发展、壮大起来。因此行业风险会发生转移和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被外资银行利用,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政策改变之前挖走客户。
面对新形势,我们应未雨绸缪,充分利用加入WTO的“过渡期”和发展中国家有关产业的“有效保护”原则,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总的方针是:抓住关键,有的放矢,积极面对,增强实力,扬长避短,为我所用。㈠当务之急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改革进程,树立在全球范围配置各项资源的观念,建立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层次合理、决策科学、反应灵敏、高集约程度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实现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资产多元化、风险分散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优化网点、资金及人力配置,将资源向高效益行业领域倾斜,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在刀刃上。㈡对于人力资源利用问题作出专门部署: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专业管理人才流失的方案;建立绩效挂钩、权责对等的人力资源激励约束体制;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投入,积极为新兴业务品种的发展吸引人才,储备人才;要敢于与外资银行争夺人才。㈢要迅速调整经营方向,抓住新的业务增长点与利润增长点,开拓新兴业务领域,开拓海外市场,如各种中介、投资业务特别是国际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依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优秀客户,进行金融创新。㈣借鉴、引进国外同业先进的业务管理经验与设备,加快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建设进程。
展望未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国有商业银行应担负起国家、民族赋予的重任,积极部署,奋力拼搏,取长补短,快速发展,为建设具的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商业银行而奋斗。